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-台灣趨勢研究 另業者加速數位轉型,強化數位服務,餐飲業者有提供「線上點餐系統」服務之比率較疫情前增加18.6個百分點,而導入「線上訂位服務」、「行動支付服務」占比亦較疫情前提升。 零售業行動支付使用比率持續提升:觀察2021年零售業消費者付款方式,與疫情前(2019年)相比,以支票、轉帳及匯款增加5.1個百分點最多,主因部分零售業者因應疫情轉往線上平台開設店鋪,或與外送平台合作,收款方式採以支票、轉帳或匯款方式入帳。 觀察2020年餐飲業TOP10業者營運表現,顯然多數餐飲業者營運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多數業者營收皆呈現衰退。 但八方雲集在外帶及提供線上訂購服務之商業模式奏效下,當年行業營收較2019年成長10.58%,成為TOP10業者中表現最為亮眼者。 外燴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,惟在全球續處通膨、升息、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,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,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.9%,較上月微調0.1個百分點。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、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,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(詳見圖4),可發現餐食業的家數明顯多於其他類型,106年已突破11萬家,飲料業則在105年突破2萬家,且近五年餐食業及飲料業的家數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,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皆低於2,500家。 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,外帶及無接觸餐飲成為趨勢,促使餐飲業者推出以個人化、攜帶型為主的新產品,例如知名燒肉品牌「老乾杯」推出外帶燒肉便當;王品集團成立新的純外帶品牌「來滋烤鴨」,打破傳統烤鴨需多人共享的限制,推出個人外帶餐。 綜觀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發現,自106年起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成長,而受僱員工人數及營業額在108年之前仍維持成長態勢,109年因受COVID-19疫情影響,導致營業額出現衰退,110年因管制措施相較109年更加嚴格,營收表現更顯疲弱,連帶影響受僱人數減少。 「很多人訝異為何我們花時間讀完大學,卻來當餐飲服務生,」林月金(Kim Lim)自我調侃地說。 2016年,林月金、林淑嫻與李瑞鈴共同成立社會企業PichaEats,透過餐飲外送平台,協助在馬來西亞的國際難民取得經濟來源。 1989年大成在印尼進入水產品領域,目前根島生態蝦廣受日本及台灣市場的歡迎,為供應全球草蝦、白蝦、螃蟹等多樣化的水產品,現在台灣設有水產試驗場,在印尼、越南擁有多座水產加工廠,並興建水產飼料廠朝向整合體系發展。 大成在台灣設有多所蛋雞場及契約養殖場,提供完善現代化的畜舍,為蛋雞進行定期健康檢測,所生產的雞蛋,經由專業洗選廠,提供消費者及食品加工業者安全優質的品牌蛋及液蛋。 從營業收入來看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,且與榜上其他餐飲業者拉開一段差距。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,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(詳見圖2),自104年為12萬4,124家,近年來逐漸成長,至108年成長為14萬6,009家,年均成長率為4.15%。 面對國內餐飲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,臺灣餐飲品牌陸續前往海外布局,其中以中國為主要發展之市場,卻因近年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化,加深經營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。 然而,隨著新南向政策的推動,臺灣餐飲品牌業者亦紛紛轉向東南亞布局,藉此擴展市場版圖;其中臺灣手搖飲料品牌可謂是海外布局的領航業者,不僅已在東南亞市場站穩一席之地,隨著近年颳起的珍奶熱潮,也陸續插旗日韓、歐美等市場。 而透過與2017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,發現前六名的排行並無變動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連續兩年蟬連前三名之榮譽。 之所以採取供應商模式,其實是因為在馬國現行法規下,PichaEats無法直接雇用難民廚師。 PichaEats服務的內容多元,包括餐飲外送、外燴自助餐,以及不定期舉辦的開放廚房(讓消費者參觀難民家庭廚房)活動。 雖然也面對其他外送平台競爭,但PichaEats以南亞與中東菜系的道地異國風味,作出清楚的市場區隔。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,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、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。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,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,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,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。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,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。